多重因素考驗中國外貿企業

多重因素考驗中國外貿企業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12年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總體上呈現低位回穩的態勢,上半年進出口增速僅為個位數增長。據統計,今年8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為3292.9億美元,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1779.8億美元,增長2.7%。而從素有外貿“風向標”和“晴雨錶”之稱的廣交會資料來看,今年春交會的出口成交更是環比下降了4.8%。 
造成外貿增長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歐債危機引發外需不振、貿易保護和貿易救濟盛行、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的衝擊等外部原因,也有中國經濟轉型、貿易環境不佳以及因匯率、人力成本變化導致的出口綜合成本上升等內部原因。在貿易保護方面,歐美國家對華貿易政策持續收緊,並通過各種貿易保護手段圍堵中國。以美國為例,今年以來,美國不僅頻繁對中國企業發起“337調查”,而且還對華髮起了30餘起反補貼調查,甚至通過關稅法修訂法案溯及既往地追認這些調查的合法性。10月1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又作出日落複審裁定,維持對從中國進口的矽錳徵收139.49%的反傾銷稅。諸多因素的交疊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外貿增長,並對中國外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 
中國外貿企業斷臂求生 
面對嚴峻的外貿形勢,作為危機的直接承擔者,外貿企業紛紛尋求破解之道。羅漢文認為,未來世界經濟或將持續低迷,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和保護措施也有愈演愈烈之勢,外貿企業要應對當前困局,應找准突破口,如有必要,甚至可以斷臂自救,積極開拓新興市場、轉變外貿經營方式。 
優化貿易結構 
據商務部服貿司最新業務統計,今年中國服務外包逆市增長,1-7月簽訂服務外包合同72853份,合同金額320.3億美元,同比增長58.1%。由此可見,不同行業的外貿發展並不均衡,外貿企業在出口商品和貿易方式結構方面大有可為。在當前外貿不景氣的背景下,企業可以在鞏固傳統商品競爭優勢的同時,擴大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和節能環保產品出口。 
培育新興市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貿對發達國家的依賴程度很高,但受債務危機影響,今年發達國家經濟低迷、需求疲軟。而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卻表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對華進口穩定增長。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看好新興市場國家,如國內知名企業春蘭集團,2007年以前歐美市場占該集團50%以上出口份額,而現在不足1/3,新興市場反超達到2/3以上。 
大力發展網路外貿 
近年來,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迅猛,阿裡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供應商服務部市場部總監張華稱,目前阿裡巴巴平臺聚集了大約10萬家從事外貿業務的中小企業,業務對象覆蓋全球24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萬註冊會員。電子商務能大大降低經營成本,幫助企業應對當前短單、小單化趨勢,是中小外貿企業提升利潤空間的有效經營模式。 
擴大內銷 
面對外需不振,很多外貿企業將目光轉向了國內市場。在進行內外銷對接轉換的過程中,外貿企業一方面可以向專業內貿企業學習,快速積累內貿經驗。其次,外貿轉內銷要注意找准管道,企業可以利用垂直型行業B2B平臺克服傳統管道收費多、結款慢等弊端。此外,由於外貿產品和內銷產品存在結構上的差異,企業還要根據內外銷的不同特點進行產品結構調整。